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操办丧事是民间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在农村广为盛行。那些陈旧的仪式,古老的民情,像血脉一样延续了祖祖辈辈,生生不息。哭丧是一种文化,亦是一种仪式,它贯穿于整个丧仪的始末,在传统丧葬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除了为逝者送终的直系子女外,其他亲眷都是在接到报丧之后,在第三日白天时前来奔丧。
刚进村口,远远的就听到鼓匠班子悲悲切切奏出的哀乐之声,奔丧之人本就心绪伤感,悲切的鼓乐之声无疑成了加重这悲伤氛围的催化剂。女眷们一路从村口嚎啕大哭而来,主家听闻亲友前来奔丧,赶忙赶到村口前去迎接,一路搀扶着直到进入灵堂。
人说“不见棺材不掉泪”,见到棺材的那一刻更是情难自已,哭丧的人一声声的呼唤着逝去亲友的称谓,并不断诉念着关于逝者的点滴。哭丧之声,声声不断,或长或短,高高低低······宛然就是一曲悲伤欲绝的哭唱,许久之后才在亲友的劝慰声中止住了哭声。
三天之后,前来奔丧的亲友均已到达,前期琐事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会进入丧葬仪式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丧葬仪式的高潮点——烧纸仪式。
烧纸当天,全村甚至是附近村的村民们都会跑来观礼,此时,任何的纰漏都可能成为被众人嗤笑的缘由,所以烧纸当天的一切都显得十分庄重。
烧纸仪式是在下葬的前一天进行的,来自各地的亲友需按照与逝者的亲疏关系依次跪于灵柩两旁,男左女右。
家中长子跪在灵前正中央,头上顶上托盘,双手扶住,若老人膝下多子,几个儿子可轮流上到灵前顶盘以尽孝心,老人无子,只有女儿时,才会让女儿顶盘跪灵。
托盘里装的是一碟碟的上贡菜,都是女儿们亲手做的,贡菜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并且种类齐全,上菜时也有着严谨的顺序,先上茶水,然后是茶点,再是菜,最后是饭。一碟一碟上下来怎么也要两个多小时才上的完。
上贡的整个过程中,女婿成了全场的焦点所在。女婿由屋内端出一叠叠的上贡菜放到儿子头顶的托盘中。这时也出现了整个丧仪式过程中唯一欢乐的场面,跪在两旁的其他亲友会出来故作刁难一番,或一起在场中跳舞。这还不算完,女婿们还会被画上大花脸或者戴上纸帽子扮丑,许是为了让老人最后再看看后辈子孙欢聚一堂的场面吧。正所谓“一个女婿半个儿”,虽无血缘关系,他们却也要用自己的方式送老人最后一程。
待到所有贡菜全部上完,烧纸当天最重要的环节正式开始。亲友们要一一上前去磕头跪拜。当总管在灵柩旁大声唱和道:“来自某某地方的谁谁谁,是老先生或老太太的什么亲,前来吊孝,送上礼金多少(依亲疏关系几千到几百不等),烧纸喽·······”随着总管的唱和声,亲友走上中央前去磕头,中间的人每磕一头,旁边跪灵的人就要跟着磕一头,以示回礼。
一般的亲友只跪着磕四头,然后站起身向四周亲友各鞠一躬就可以了。
而直系的孙女通常要磕九九八十一头,为的是为自己逝去的亲人免罪,八十一头代表着八十一难,就如唐僧取经一般,免去了这八十一难,亲人到了阴朝地府便不会再受到责罚,以便早日投胎,重新做人。
磕完头的女眷会直接上到灵前开始哭丧,偶尔男人们也会忍不住前去哭丧,虽说“男儿有泪不轻谈”,却也是“只是未到伤心处”。 烧纸时的这次哭丧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再不孝,这时也是要哭上一哭的,既是要全了自己的哀思之情,也是为了不被旁人看了笑话去。
烧纸与哭丧,既有着强烈的仪式感,也是对亲人哀思之情的重要体现。烧纸结束后,丧葬仪式的进程便已过大半了,只等第二日将老人送葬入土为安,虽然时间不长,但过程极其复杂,讲究繁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