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一品飞云 于 2015-4-13 00:49 编辑 <br /><br />在松山镇竹里村,有一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服装代表性传承人,他从13岁开始在父亲那里学习制服的基本功。随后他在总结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把修边、纳沿、手工刺绣的技艺加以提升。如今,他的技艺水平具有造型古朴、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等特点,并且能不断挖掘畲族人民对“凤凰“这一吉祥物的想象内涵。他的作品在我县乃至周边地区一带都享誉盛名。近日,我台记者走进他的生活,看他如何用巧手“绘”就五彩衣。我们罗源,是福建省著名的畲乡,福州畲族人口最多的县份。所以呢,具有浓厚的畲族风情。今天,我们就要走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服装代表性传承人兰曲钗的生活,去了解畲族文化当中的“活瑰宝”——畲族服饰。 解说:在松山镇竹里村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记者见到了这位年近半百的兰曲钗正在灯下忙活。靠墙挂的一排畲族传统女装提醒着来客,这名畲族汉子可不是普通的乡村裁缝。 采访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服装代表性传承人兰曲钗:我们畲族服饰是畲族文化资源的重要象征之一,品种繁多,有服装、头饰、花鞋、绣花、银手镯、银耳环、银项链等等。 只有小学文化的兰曲钗不善言辞,但35年的畲族服饰制作经历,赋予了他一双能缝善绣的巧手。压边、穿线、剪裁,几分钟工夫,红黑相间的蚕丝布就与长方形的鞋面结合鞋底,“龙凤鞋”造型呼之欲出。 采访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服装代表性传承人兰曲钗:以前日子再穷,畲族人至少做套新衣过年。现在生活好了,‘三月三’、结婚、拜庙这些大事,做新衣的人就更多了 2008年成为我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后,兰曲钗的名气跨出了闽东,订单纷至沓来。今年七八两月,他就卖出40多套畲族服饰。可别小看这个数字。要知道,为一件女装外套手工缝制花边,就要整整两天。 采访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服装代表性传承人兰曲钗:这几年,我收到的订单不仅在我们福建,还有浙江甚至北京的客户。 但“生意”二字,显然无法概括兰曲钗“非遗传承人”这个身份的全部。继承传统,提升修边、纳沿、手工刺绣的技艺,是他对畲族服饰的主要发展。经他缝制的畲家衣裳,不仅花边的款式、色彩更加丰富,整套服装还能长期保持挺括不起皱。 兰曲钗最得意的是衣物上手绣的花纹,特别是造型各异的凤凰“图腾”,五彩斑斓、惟妙惟肖。拿在手上细细端详,线头缜密,着色清晰。与其说“绣”,不如说是“绘”出来的。 不过兰曲钗告诉记者,随着订单的增长,传统技艺的手工绣花,正在逐渐为电脑绣花的现代工艺取代。一方面,手工绣花用时长,如一件斜开襟的“宁德装”要9天,产量难上规模;另一方面,传统工艺中,丝线的染色亦是手工操作,时间一长普遍掉色。 采访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服装代表性传承人兰曲钗:电脑绣花形状更整齐,但不如手绣来得古朴、自然。服装是畲族文化最直接的体现,用于本民族文化展示、表演和收藏的,自己一定会纯手工绣制,保证原汁原味。 在记者的请求下,记者还试穿他精心缝制的新款“凤凰装”。 见到兰师傅之前,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了解是少之又少。但是,在兰师傅家里,试穿他缝制的“凤凰装”,没想到就像量身订制那般合身,此时此刻,我突然明白了,原来这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 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兰曲钗大胆选用新材料,在造型上始终坚持创新。比如,在领口和袖口,大面积采用品种多样、款式新颖的花边,打破了以往以蓝、黑为主色调的沉闷。领子、拦腰和鞋上的绣花,原先都是手工刺绣,花线要自己染色,还容易掉色,现在改为电脑绣花,更紧实细致,且不易变色。经过一番创新,新款的“凤凰装”色彩鲜艳、平整舒适、美观大方,每每成为畲族文化的代表符号。 与“凤凰装”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后,记者真切感悟到,如果说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创新就位畲族服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事实表明,对于传统文化技艺,创新就是最好的传承方式。在这里呢,我们也期待兰师傅用他那双巧手缝制出更多形式多样的“五彩衣”。
新内容2555新内容2555新内容 新内容2555新内容@新内容@注| 新内容@乐@城:新内容@新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