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4-25 13: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p><font size="4">畲族的民间信仰颇具道教色彩。在这样的一个信仰过程中,畲巫扮演了沟通阴阳两界的使者角色,在人与“神”之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font></p>
<p><font size="4">闽东的道教除全真道外还有正一道。正一道的道士不出家,平时与常人相同,只有在进行法事时才穿上道服。根据所进行的法事不同,民间将正一派道士分为两类:“文科”(乌头道士)称为“道师”,主要宗教活动是为死者超度;“武科”(红头道士)称为“巫师”,主要从事斋醮祈雨、设坛驱鬼等,同时也为“殇死鬼”(非正常死亡者)拔殇(“超度”)。闽东的正一派道士均为男性,以畲族为主,除了少数“道师”,大多数是巫师。这些正一道士除个别人是龙虎山派下之外,其余的均持修闾山法术。在畲族聚居的村庄大多都有巫师。</font></p>
<p><font size="4">畲族中流行一句谚语:“山哈(畲族自称)做生,华老(畲族称汉族)做死。”意思是畲族请巫师主要是为现世利益,汉族请巫师则多是为死人超度。据说畲族巫师的“法门”来自闾山和茅山,“法力”无比,因此畲巫都藏有两颗法印,一为闾山印,另一为茅山印。畲巫在清醮法事中有一段经文表达了对所持法术的自信:“承请闾茅众师公,头戴花冠身着红;行符咒水游天下,杜灾降福纳凡民;请上师公为教主,证明清醮保安康。” </font></p>
<p><font size="4">不论是“道师”还是“巫师”,闽东的正一派道士多为父子传继,有的甚至还形成家族规模,只有少数纳徒承宗。福安市穆云畲族乡畲巫雷太生的家谱记载,“太始祖振公自康熙五十一年遇闾山传授巫流技艺,后经八代相传,历时二百载,叔同侄协共十四人习此艺外山游行”,是很有说服力的证明。</font></p>
<p><font size="4">畲巫在法事前要行罡布法,据说因奶娘(陈靖姑)的罡步最有法力,所以畲巫就行奶娘罡步。这种罡步模拟传说的陈靖姑事迹,以及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刚柔相济,姿势优美,塑造陈靖姑(也叫陈十四娘,闽东一带多称为陈奶娘)的女神形象。整个过程还配以法器悠扬的具有畲歌韵味的伴奏,的确富有地方艺术特色。</font></p>
<p><font size="4">在法事进行过程中畲巫还要配以多种不同的手势,称为“雷诀”;据说不同的“雷诀”具有不同的法力,无意中这些手势也成了难得的舞姿。</font></p>
<p><font size="4">福安市文化馆曾组织力量对这两段巫舞进行挖掘整理,摒弃其中的迷信色彩,编辑整理成《奶娘踩罡》和《巫舞手诀》两个民间舞蹈。这两个舞蹈后收入《中国民间民族舞蹈集成·福建卷》;其中《巫舞手诀》被进一步改编加工为《手诀舞》,成为畲族民间文艺表演的保留节目。</font></p> |
|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