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一座城墙,一部史书
迎来送往,几多王朝
烽火狼烟,鼓乐争鸣
历经600年风雨沧桑
有多少城砖散落民间
有多少记忆值得珍藏
鉴江古城墙记录了鉴江人曾经的辉煌与喜怒哀乐,伴随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走过了一个个历史时刻。鉴江人与鉴江城墙相依相伴,结下了永远也分离不开的情愫。在城墙下生长、生活,古城墙的古老文明与现代时尚相结合,逐渐成为人们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600多年过去了,鉴江古城墙保存至今。还有多少城砖散落民间,多少记忆值得珍藏?在当地居民的引导下,我们对古城遗迹做了一番细致的探访。
1.古城墙四门
西门
古城的西门,位于小镇的集市附近,现在已经被改造成“集福亭”,这个亭子依然像一扇门,成为小镇居民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站在“集福亭”观望,这里人来人往,不时还有车辆驶过,确实已经成了小镇人民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那为什么这西门会被改造成“集福亭”呢?据知情人士林厚亮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镇里在此建农贸集市,把西门拆了,后来居民觉得可惜,又在原址修建了“集福亭”。我们这代人从没看过西门原貌,除非八九十岁的老人。
南门
穿过“集福亭”,沿着巷子前行右拐,我们来到南门。据介绍,四个城门,属靠海的南门最为牢固,南门完全由石条砌成,墙有3米的厚度,如今墙门上爬满藤蔓,保存相对完整,但是,相连的城墙早已不见踪影。
东门与北门
东门是拱门形状,拱顶曾经坍塌,后来被修复,如今可以明显看到水泥修补的痕迹。
从东门到北门,这段城墙基本完整保留下来,但已变成鉴江村外围干道的路基。沿路探访发现,古城墙最高处近5米,最宽处近4米。遗憾的是,部分城墙因修水泥路被削低、削平,一些修建城墙的石头被遗弃在路旁。往事灰飞烟灭,古老而又神秘的鉴江古城墙,它依然挺拔在几百年的风雨中!它依着山势而起伏、借着海涯而逶迤数千米。当我们抚摸着缀满着历史苔藓的黢黑石壁时,我们仿佛亲历了当年鉴江湾的那旌旗猎猎,金戈震震。
2.古城墙的修护历程
遗留下来的古城墙是如何得以保存的呢?
墙聚集比较多的人进行宣传,动员村民一起来保林厚亮告诉小编,鉴江这个城墙,能保存得这么完整,还是得归功于我们鉴江镇成立了一只护城应急队伍,这个应急队伍由我们周边的三个村居海上村、鉴江村、陆上村组成的一只34人应急队伍,进行看护,还有就是通过我们的34人队伍人员到鉴江古城护这个历史意义比较多的城墙。
据了解,十几年来,应急队定时组织巡逻,阻止一切破坏古城墙的行为。最开始时,有些居民没有保护古城的意识。有的在城墙上搭建房屋,有的挖走城墙上的石头,有的在城墙上种植地瓜、芹菜等农作物,一旦发现,应急队都会耐心上前劝说、阻止。渐渐地,镇上的居民才形成了保护共识。目前,古城墙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居民自发保护避免了古城墙的人为破坏,但是规范化保护无从谈起。一方面,镇里缺乏专项资金,更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不知道何处城墙存在隐患,需要修补;另一方面,如果部分城墙意外倒塌,就算是筹钱修复,也是简单修复,无法做到“修旧如旧”,这里的村民希望文物主管部门对其进行规范化保护。
3.薪火相传
依托这个小小的城堡,这里的先民们躲避了多少杀戮,如今已没有具体的数字可考证,几百年来这里上演了多少惨烈的拼杀,我们也不得而知。如今我们只希望这座古城堡能够像一位健康睿智的长者,在风雨中不失威仪,时刻聆听村民们在春播中的希冀、在秋收中的欢歌。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保护历史文化工作也越发显得重要。尤其是古城墙遗址见证了鉴江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在这里,我们也希望,这座古城墙能够得到更完善的保护,让历史的见证,停留得更久一些,让这文明的火种薪火相传。
(本文来源:罗源湾新闻网)
【点击链接】探索精彩罗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