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湾之窗

发表于: 2015-11-23 16: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

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

——《互联网时代的世界观·关系宇宙》导读之四十三


由陆天然、叶舟、胡均亮合著、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第一卷《互联网时代的世界观·关系宇宙》一书阐述了佛教“戒定慧”的本质是为了关系和谐。

佛教虽然有“三藏十二部”经典,有八万四千法门,但归纳起来都离不开戒、定、慧“三无漏学”。戒、定、慧都是为了打通关系,其具体表述如下:

戒——侧重德做人——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定——侧重静安己——处理好身与心的关系;

慧——侧重智成事——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

从上面可以看出,儒教的三大德——仁、智、勇和佛教的“三无漏学”戒定慧是异曲同工,几无差别。无论怎样说,都可以看出,大智慧在高处都是同一的、相通的,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爬山,都会到达同一个顶点。

下面分别陈述戒、定、慧三者的特点:

戒——处理好人与人关系。

无论是“五乘佛法”还是七众弟子,所持的戒律,都符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通戒,其通戒“是诸佛教”,不是个别人的独特主张,而是诸佛的共同教义。

佛教的戒律的基点是立德,无论是五戒、八戒、十戒,还是比丘戒和菩萨戒,都只有一个目的——立德,即止恶扬善。戒律的底线是“不侵犯他人”,如不杀人是不侵犯他人生命,不偷盗是不侵犯他人的财产,不邪淫是不侵犯他人的身体,不妄语是不侵犯他人的名誉,不饮酒是为了防止头脑昏昧、无心造恶而伤害他人。总之,五戒是做人的底线,是佛教对信徒的最起码要求,而其宗旨是不伤害。

但是,戒律除了对做人的底线有明确规定之外,还有更高的人生要求,最高的是菩萨戒——三聚净戒,如授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等,都是以饶益有情、服务大众为目标,都直接反映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华严经》说:“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戒律的精神就是实践菩萨道,广度众生,持戒是一种“已不所欲,勿施于人”的慈悲心与菩萨道的具体体现。

持戒有三大直接好处:一是利己,二是利他,三是利万物。这种“三利精神”,是典型的慈悲精神。戒律的总目的就是打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不侵犯他人,给人以信心、给人以欢喜、给人以帮助、给人以利益,这样才能保持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彼此快乐。戒从反面起、反面说,但戒也有积极的戒,即从正面建设人际关系着手,如安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以更高的要求来持戒,以便更好地自度度人、自利利他,从而实现人格完善、圆满成佛。

因此,持戒只有一个终极目的——打通人与人的关系。

定——处理好身与心关系。

我们再来看看“定”又是怎样打通身心关系的:

定即禅定,就是精神统一,意志集中,心专一处,远离散乱,达到平安,实现身心和谐。具体来说,禅定中的禅是内不为妄念所惑,定是外不为万缘所引,进而显示出真如自我,明心见性,身心畅通。

身心通是关键,身心不通,就不可能生命开发,就不可能有人与人通、心与心通、心与万物通。因为身心一堵塞,那个通的基础就被损坏了。所以,修禅定最关键的是通过静心苏醒真我本性,通过观想连通万物。

当然,修戒是为了定,修定是为了慧,这是不错,但戒和定本身就能直达菩萨位,乃至直了成佛,所以我们不要读死书、认死理,以为非得一板一眼地遵循戒定慧的顺序才能证果。

中国佛教的特点在禅。想起禅,我们就会想起“拈花微笑”的公案,佛在灵鹫山法会上,应大梵天王邀请讲法,他登座拈花示众,当时与会的有千百万大众,都面面相觑,不得其意,只有大迦叶尊者当下灵犀相通,破颜而笑,于是佛陀开口说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中国禅宗就是发源于此,而后到二十八祖达摩来到中国传了禅法,一脉相传,一花五叶,于是禅成了中国佛法的核心。

禅的法门有许多,但归结起来无非是“止和观”两大类。“止”是息妄念,心归一,是消除二分性,实现天人合一;“观”是洞察宇宙人生实相,断灭烦恼之根。止是定,观是悲。由定生慧在佛学上往往相依不离。

禅定的初级目的是静心,是修清静心,心净则国土净,心静则真如现。心不静,万事不成。所谓“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参禅打坐,就是在做澄心静虑功夫,调身息心,使心定于一境,心物相应,在“一”中便显无限,明心见性。

禅定的二级目的是开悟,在安静身心后,四时静观皆自得,真如法身立即显。如此一来,便能洞察人生宇宙实相,在平时纠结的问题上就可能突然开悟。开悟也是有级别之分的,开悟并不一定成佛,但成佛一定已开悟,而且是大彻大悟。

禅定的三级目的是成佛,在深入禅定中,能亲证三昧三摩地,获正等正觉,能自觉觉他,瞬间实现天人合一,直到成了佛。

当然,禅定的好处还有很多,如打通肉体堵塞,使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六情伤身,不良情绪会导致身体堵塞,而调适情绪可使身体恢复畅通,是极有效验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病安从来?”佛家修禅定,消除一切情绪,对强健身体十分有益,还能得禅悦之乐,开发智慧,提升涵养。

总之,禅定的终极目的是求得身心解脱,是把我们虚妄的分别心脱落尽净,直达一如。参禅不是为了沉思冥想,更不是呆默无为;坐禅有别于诵经拜佛,坐禅的人要抛弃万尘,心无旁骛,一心以禅为最高无上安乐法门,安然稳坐,和十方诸佛一鼻孔出气,遨游于法界性海之中,使人生进入快乐、自由之境地。总而言之,是为了把妄想消灭,让清净本心呈现,实现心的自由。

现在我们知道,无论是戒,还是定,都只为了一个目的——打通生命。戒为了打通人与人的关系,定为了打通身与心的关系。

慧——处理好人与物关系。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佛教的慧与打通人生的关系:

佛教的慧是为了弄清我们为什么人生多苦?为什么有无常、有烦恼?它采取了一套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来论证苦、集、灭、道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它讲了许多宇宙人生追求快乐幸福自由的道理,从而使你在理上确信佛陀的智慧能拔除你的一切苦厄。

那么,佛的智慧是什么呢?

主要回答了人生追求解脱的三大理论:

其一,本体论讲了在关系宇宙中,一切都是缘起的,即缘起法,它回答了一切存在是怎么来的,彼此是什么关系。

其二,方法论讲因果论。缘起之中有因有果,而且是因在前果在后,一切因生一切果,一切果由一切因生,善因生善果,反之亦然。

其三,手段论是控因论,要控制人生命运,只有控制了因,就能得到预期之果,多种善因得善果,勤修身口意,息灭贪嗔痴,修六度万行,修中观,修唯识……通过修行,达到改善命运的目的。应该注意的是,佛教徒修行不是纯粹为某个自私的目的,例如证得果位、改变自身命运、喜登“极乐世界”等,真正的佛教徒修行的目的是自度度人,自度和度人不可分割,其目的是走出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为后来者担当向导。度人必先自度,自己都走不通的路,怎么指导别人走通?

总之,无论怎么说,佛在慧上要人明白一个总道理,人与宇宙万物是相互依从、互为因果的。如果我们不注意培护彼此的和谐关系,我们就会被“大众关系网”淘汰出局。

(作者/《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主编、中国互联网方法论课题研究中心主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546 | 回复: 967

手机版

轻松易点,迅速到家!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窗哥亲密互动,还有劲爆优惠等你来拿!

订阅QQ邮件

第一手促销资讯,尊享邮件特惠商品,优惠不错过!

客服中心
X

客服咨询

站长 管理员 技术部 市场部 旺旺客服

客服热线

13799315700

微博收听

官方微博 腾讯官博

客服微信

luoyuantv

工作时间

8:30 - 23:00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问题反馈| html {   -webkit-filter: grayscale(90%);   -moz-filter: grayscale(90%);   -ms-filter: grayscale(90%);   -o-filter: grayscale(90%);   filter: grayscale(90%);   filter: gray; }

GMT+8, 2024-12-4 18:55 , Processed in 0.35990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罗源湾之窗 - 联系电话:13799315700 公网安备 35012302000102号 © 2001-2013 Comsenz Inc. ( 闽ICP备12018450号-1 )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