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12-20 17: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一品飞云 于 2015-4-13 08:48 编辑 <br /><br />主持人:如果留心观察您就会理解宝宝哭泣想要表达的情绪,如果细心倾听你就会发现宝宝咿咿呀呀背后所要传达的信息。如果你能更好的理解宝宝的情绪,在与宝宝的陪伴中就能得到更多的喜悦与收获。今天有幸请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心理学博士唐洪老师为我们讲一下婴语背后的宝宝情绪。唐老师您好。 唐洪:您好。
依恋
主持人:唐老师今天与网友分享什么?
唐洪:宝宝一些常见情绪背后的一些秘密吧,我想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情绪,应该就是依恋,不仅仅是一种情绪,它还是一种关系,依恋关系,一个宝宝跟他的主要照顾者一般是妈妈,他们之间形成一种很强烈的相互的喜爱,亲密的关联,这么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对孩子现在的养育是有意义的,而且会影响他以后人际关系的建立,还有他以后亲子关系研究,他以后家庭婚姻,还有他和他孩子的关系都会有深远的影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绪的内容。我们说这个孩子的依恋,按教科书上说法,孩子六周到八个月之前,这是他形成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一般来说,孩子可能五六个月,半岁左右形成初步依恋关系。对主要照顾者妈妈,看到妈妈很高兴,很快乐,手舞足蹈希望跟妈妈交流。如果他受到惊吓,或者有陌生人,或者他没有怎么见过的东西出现,他会找妈妈,寻求一下保护、帮助。如果妈妈在场他就会比较放松,同时也出现了陌生人焦虑,或者对陌生人害怕,或者怕生,这个我们后面会讲。
依恋怎么形成的呢?
这可能是很多妈妈关心的,怎么样跟孩子之间形成亲密的一种依恋关系。有些人可能觉得是不是认识妈妈了,就会形成依恋,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他认识妈妈可能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更重要妈妈和孩子之间要有一个很亲密的互动关系,这个互动的过程越好,它的依恋形成的质量就会越好。比如这个孩子哭,或者他发出一些声音的时候,妈妈如果很及时过去看看,比如哭的时候为什么哭,肚子饿,或者尿不湿,或者烦燥想让人他陪了,他用眼神看你的时候,你能够回应他。我们看着孩子跟他微笑,跟他说话,给他换尿布,让他做这些回应,让他感觉舒服起来,让他感觉安全,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人给我带来舒适、安全,是跟一些很好的信号,很好的感受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关系逐渐持续下去,就会形成一种依恋,他看到这个人,这个人可以给他带来安全、带来舒适,慢慢这个关系就建立起来。如果信号越好,照顾得越周密,孩子依恋关系就会形成很好。如果对孩子信号不敏感,不回应,孩子的依恋关系就很难形成。
依恋的作用
在他早期的时候,如果这个孩子跟妈妈形成很好的依恋关系,妈妈就会成为孩子的安全基地。只要妈妈在场,这个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就会相对比较放心,就会去探索。会有很好奇的表现,去有探索的活动,这对他的能力发展,他的动作,还有他的认知方面发展非常非常重要,这是我们说的一个方面的作用。
另外这个跟妈妈关系的形成,影响到他对整个世界最初的看法。他认为这个环境对他是友好的,是安全的,是温暖的。如果他发出信号别人会有回应,能够应答他,他就会觉得他能影响周围,他对这个世界感受就会是不一样的。而周围对我的应答是温暖的,是好的,这样他对世界的看法建立在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之上。所以对他以后一生影响都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如果说孩子刚生下来,然后他不是和妈妈建立的这种关系,会有什么改变吗?比如和他的爷爷、奶奶。
唐洪:其实这个依恋关系不一定对妈妈的,如果跟别人形成依恋关系,甚至是保姆,其实都是可以的。但是因为父母这个关系,以后是由父母一直来照顾他,那么他中间如果换了一个照料人的话,他需要对新的照料人重新建立一个依恋关系。而且说实话,其实你换了一个人以后,也可以对新的人形成依恋关系,甚至三四岁以后都是可以的。他就需要经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困难,但不是绝对的。只要跟他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照料者就可以了。
网友对依恋有一些问题
网友:马上就17个月的闺女,最近会撒谎了,她会故意慢慢自己坐在地上,哼哼让人扶起来,假装自己摔倒,请问这个是平常的现象,还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去关注她?看她耍赖样子又好笑又气。
主持人:您看这个是不是有依恋问题在里面?
唐洪:因为没有了解她其他方面的表现,只是说了这么一个细节。如果看她的依恋关系好不好,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是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很高兴,是不是情绪很放松,很快乐。妈妈走的时候她有没有想念,如果妈妈在,她是不是能够自己去探索,对陌生人表现好奇,而不是害怕。如果是各方面情绪表现都很好,单单这么一个行为,我认为并不说明她的依恋或者安全感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也说不上撒谎,这么大的孩子不会撒谎的。她都不知道她做这个动作别人心里头,她欺骗实际上是比较难的,比较高级的心理能力,她现在应该还不会。我估计这个孩子没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刚才那些问题表现比较好的话,可能在自导自演一种戏,她觉得这个好玩。比如她觉得我坐在地上,我演一下戏谁来把我扶起来,可能反复来演,体验这么一个过程,可能就是她的一种玩耍。但如果同时伴随有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平时情绪不好,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跟父母对着干,或者发脾气,然后可能有时候哭,有什么不顺心,她特别爱哭看她情绪非常不好的话,可能跟这个有关系。但是单单这么一个行为不应该说明。
主持人:是不是每当她摔倒之后父母对她非常好,她记住这个现象以后,会不会反复的去做?
唐洪:单单是这样一种表现,没有其他的那些,孩子如果想吸引父母的注意,有很多种方式,方方面面角度都会来做的。如果只是这么一个,她主要还是觉得好玩。
主持人:所以这位网友不必过分忧虑。
唐洪:还是关注孩子平时情绪,如果一直情绪很愉快的话,应该不是大问题。
网友:我家伟儿五个月大,不管吃奶还是睡觉,总是抓住大人衣服才能安心,这是缺乏安全感吗?而且他睡觉的时候上面一定要有人,这样他才能睡得踏实,要不然隔一个小时就醒了,如何对待这个状况?
唐洪:从这么看,这个孩子没有太大问题,他正在形成依恋的时候。他吃奶的时候,抓大人的衣服,我认为这个事情应该是很正常的。因为你说他的手,五个月的时候,手已经能够自由抓握了。有些孩子还会拍妈妈胸脯,拍妈妈肚子,吃奶抓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睡觉的时候抓着人的衣服,可能他希望有一个人配着他,这是有可能的。但是一般孩子睡觉的时候是希望有人陪的,因为不是很愿意孤独。如果隔一个小时就醒,这也很正常,因为孩子有一个睡眠周期,这个周期转动起来,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大人也一样,到那时候容易醒,如果周围环境稍微嘈杂一些容易醒来,这时候妈妈拍拍他,他再会睡。也许这个孩子睡得比较轻,只要这个时候不要认为是一个大事,慢慢让他重新入睡,他慢慢这样习惯以后,到时候醒来,就变成自己能够入睡了,所以应该不是很大的问题。
但是我觉得可能多陪伴孩子,多对他的需求做回应,多抱抱他,这些都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即便你孩子没有这些问题,你也可以做这些事。
主持人:咱们五个月孩子正需要妈妈。
唐洪:非常需要的,可能正是依恋形成刚开始的时候,就很希望妈妈陪他。因为他正好知道了,正好跟妈妈有这样的联系,有这样的关系了。
主持人:所以这不是我们宝宝的问题,而是家长需要多多陪伴的问题。唐老师,咱们现在聊一聊害怕与认生。 我们讲完依恋问题,下面相应的讲认生。
唐洪:认生跟我们刚才讲到的依恋有一些干练的,认生是形成依恋一种表现。最早孩子刚开始几个月的时候,一般陌生人抱他也行,熟人抱他也行,但是慢慢形成依恋以后,就喜欢他依恋的对象,比如他一二三,按照不同的顺序,第一是妈妈,可能是姥姥,或者是谁谁谁,如果都在的话,第一是妈妈,如果妈妈不在,退而求其次,姥姥吧,都有可能,他是会挑人的。同时对陌生人他就表现一种警惕、警觉,教科书中也把这个叫做陌生人焦虑。他就形成依恋的孩子,比较好依恋关系的孩子,会有比较典型的表现。但是有一些孩子依恋关系形成得不好的话,这个依恋类型叫做回避型依恋,他就应该不太明显有陌生人忧虑的表现。他表现为对父母和对陌生人都差不多,陌生人接触他,也不是很热情,妈妈接近他,他也不是很热情,也不是很害怕陌生人接近他,有一点漠然。对周围的关系不是很紧密,这样的孩子其实是有一些问题,不是太好。就是他觉得无所谓,都行,没有觉得陌生人怎么样,父母过来也没有特别喜悦,特别高兴,那就是不一样。经典的实验里面表现为妈妈在的时候,没有强烈的依靠妈妈的感觉,陌生人来了以后,一般有依恋关系的孩子,看了陌生人来了,有些靠近妈妈或者怎么样,但这样的孩子可能没有,妈妈走了以后,他自己在那儿别人跟他交流,就在那儿待着,也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抵触或者警觉。如果妈妈再回来,一般依恋形成比较好的孩子,会靠近妈妈,因为受了陌生人惊吓,这时候有一些紧张,需要妈妈回来安慰他。但是像这种孩子不会有这种情况,怕生的反应不会特别明显。
主持人:需要家长做调整吗?
唐洪:其实依恋有这样一个关系,能不能让它延续下去,这个话题在国外有一个很系统研究,早期依恋形成得好,后来是不是能够一致好,就看后来这种关系能不能延续下去?比如这个妈妈很好照料他,妈妈突然走了,换了一个人来,这个人不是对他那么细心,他的这种关系就会终端,对以后依恋关系形成就有不好的影响。但是如果你初期不好的话,后面如果有一个好的修复其实是可以的,有一些资料表明四岁以前,比如说在孤儿院里面,在那地方形成依恋是很难的, 因为照顾人很杂,如果以后被领养的家庭很有爱心,他可以对养父母形成依恋,以后可能也会有一些问题,但是至少他能够再次形成这种能力,这是可以的。
认生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刚才说了父母在场对陌生人反映不一样,有些人妈妈抱着他,他看到陌生人不会觉得焦虑或者紧张,他觉得很好奇,很有兴趣看着这个人,甚至胆大孩子会过去逗逗他,他觉得很放心。比如他的环境比较熟悉的,相对比较放松,但是如果在陌生的地方见陌生人就会相对比较紧张,可以从周围环境看到孩子对陌生人不同环境下是不一样的。
认生也是一种害怕,对陌生人一种恐惧。害怕实际上在孩子身上表现的,有时候可能会看到孩子会怕高,有些孩子坐滑梯不敢滑下来,他有爬行、行走经验,知道高处有危险,容易摔下来,他就会害怕。比如在楼梯边上,或者一个高的台阶边上就会害怕,往下看不动。如果测他的心跳,会发现整个心跳跟身体各种指标有变化,这样表明孩子出现害怕的情绪了。但是随着孩子运动能力提高,比如知道怎么下斜坡,知道怎么玩滑梯,这种害怕慢慢就会解除。
另外一种这个孩子会经历一些痛苦,和受惊吓的一种经历,比如说打针,这是最容易害怕的,比如有很大的响声,有的孩子小时候一次洗衣机放在厅里,突然转了一下很响,他很害怕,他觉得洗衣机是不是一个怪物,不敢过去,但是后来慢慢知道以后就敢了。这种典型的满反映,孩子不看,回避,把脸转过去,如果有大人,可能躲在大人背后寻求保护,都是他害怕典型的反映,另外还有惊恐,有些孩子会大哭,会扁嘴,一看就知道害怕的时候也是会哭的。这都是害怕时候一些典型表现。但是害怕并不都是坏事。他有意避开危险的环境,危险的事情,另外他如果是大哭大叫,其实是呼救,寻求帮助。动物也是,其实叫唤有时候是一种害怕,呼唤同伴过来帮他,或者对同伴发出信号这里有危险。但是话说回来,如果这个孩子长期处于害怕情绪里头,老有一个害怕的东西在他周围,老是很担心,很焦虑,对他也是有不好的影响。我们要看害怕这种情绪会不会持续?典型的害怕事情是不是一直在他身边没有消除,这些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但是一般的那种害怕,偶尔一两次没有什么,如果一个孩子从来不知道害怕,就需要担心了。程度和频度吧,如果是频繁的受惊吓,我想这个孩子依恋可能也会受到一些影响,他的情绪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网友提问
网友:最近小子脾气很不好,早晨起来就要哭上一次。是有一些什么样问题吗?
唐洪:也许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早上起来很多人会情绪不是很好,大人也一样,大人早上起来不是很容易进入很高兴的状态,因为睡眠的时候,整个脑神经系统是受压抑的,如果醒来以后,可能从一个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兴奋状态有一个过程。可能在刚开始十分钟,或者几十分钟之内,可能情绪不是那么高涨,孩子本身抑制和兴奋功能本身平衡得不是很好。所以他起来有可能情绪不太高,或者他睡得不好,他起来的时候就不舒服,他难受。这个时候如果妈妈始终以一个很温和的,很愉悦的态度来对待他,不要给他很强硬的刺激,很温和的唤醒他,允许他早上时候稍微赖床,撒娇,慢慢情绪化活过来就会好。上次办一个活动,有一个朋友讲了他的孩子,也是有一个时间早上起来情绪不好,当时急着带他上幼儿园,他觉得压力太大。后来他多留十分钟给孩子,十分钟之内让孩子比较自由,或者给他一些安抚,或者给他一些拥抱,孩子后来很快就能够很快乐的态度进入后面的程序,上幼儿园也很愉快,所以你可能给他需要留出一些时间。
主持人:我印象特别深,妈妈想我们自己早上起来的时候,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更何况那么小的孩子,我们需要给他这样一个过程让他调整,他会很快恢复过来。
唐洪:只要允许他有这么一个过程,你给他一些安慰,就可以帮助他走出来。
网友:牛牛在不让看电视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很烦燥,会很闹情绪,不听道理,另外每次别人给牛牛提要求,都会答应,但是自己马上皱着眉头不开心,还觉得委屈,这是委屈求全,还是不懂得拒绝,我觉得这样对他的心理和情绪发展都不好吧,希望专家能给我一些指导。
唐洪:我觉得看电视这个问题上,也许不需要太过于担心。电视可能是现在很多孩子的最爱,他愿意看电视,你不让他看,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如果你希望他少看电视的话,你就应该跟他定一个规矩。咱们应该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是看电视节目的,这个节目比如说什么孩子看,可能有一个时段,比如每次看不能超过一个时间。如果几岁孩子,应该半个小时为限,基本不能太长,因为这样对他的身体各方面不好。如果形成这么一个规矩,跟孩子之间有一个共识,孩子同意遵守这个规矩,到时候提醒他看电视时间到了,看完以后我们应该回来了,应该关掉电视应该不看了。孩子会渐渐进入这样一个程序,一个规则里头,他的情绪反映就会好很多。如果每次没有给他有这样一个约定,每次受你压制,受你管制的话,甚至于有些家长今天他高兴,孩子可以多看,有时候不高兴,本来该看的不给他看的。孩子会觉得很莫名其妙,很烦燥,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好,这样孩子情绪也会不好。在看电视这个问题上,其实不需要太焦虑,只要跟他商量好规矩就行了。
我觉得他真的不太会跟别人说不,确实不太好,这个牛牛看起来应该是一个男孩子,如果这个孩子他有这种表现的话,有可能他会受到一些暗示,比如说妈妈有时候,或者家里其他们处于脸面的问题,对于一些人提出的要求都希望孩子答应的。孩子他不是处于自己的愿望,自己的好恶,自己的偏好,他比较注重和父母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存在的话,一方面孩子会跟父母关系很密切,但是同时父母一些要求很容易传递给孩子。你不妨允许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说一些不,或者给孩子选择权利,比如可以做这个,可以做那个,让孩子做自主选择,让他有权利拒绝。但是我想孩子会这样,更大程度上他比较敏感,容易受大人暗示,比如他会拒绝,但是感受到父母不是很痛快,他就会感觉这样做不好,他就会答应,答应后又不舒服就存在这种情况。还是孩子这么小的时候让他把自己心声表达出来,对他自住性发展很重要。
主持人:提醒我们家长,首先在家庭里面给孩子一个自主选择的环境。
唐洪:对,让他自己作主,很多事情不需要父母给他安排得很好,在孩子可以自主一些事情上,不断锻炼自己自主性,管理自己的能力很重要。
网友:陶陶三个月快四周了,经常发脾气,昨天洗澡,头上打上沐浴露之后说什么都不让冲,妈妈用水冲掉头上的沐浴露就会大叫,还说讨厌,接着大哭,刷牙的时候咬牙刷,昨天不小心还把牙膏吞进肚子里,总觉得宝宝最近很逆反,而且不讲道理,希望专家给一些指导。
唐洪:可能以前孩子不是这样的,这种表现可能是孩子遇到一些情绪上困扰,他四周孩子应该上幼儿园了,在幼儿园里是不是有一些不顺心的事儿,我猜想的。如果孩子有一些情绪上变化,提示这个孩子最近受了一些困扰,有一些事没有告诉父母,或者没有表达。我想在一些非原则的事情上,需要给孩子一些宽容。比如打上沐浴露不让冲,可能他这时候情绪很不好,很烦燥,这时候是不是可以蘸点水洗掉,不是原则问题,可以用一些变通的办法能把事儿做了就用变通的办法做事,而不是说原来怎么样一定要怎么样,其实都是可以变通的。说故意咬牙刷这很像情绪发泄,牙膏吞肚子里,这么大孩子很常见,倒不是很奇怪。但是我感觉这个孩子有可能遭遇一些情绪上困扰,平时应该对他有一些适当宽容,变通的处理事情。可以给他多聊一聊,找他的老师,或者同龄小朋友问一问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事,如果遇到什么事把问题解决了,这个情况就自然消失了。我觉得这个情况肯定是遇到什么事儿了。对于孩子来说,各方面能力不像大人那么强,可能应对这些事儿对他来说很困难,对大人很简单的事儿,对他很困难,他的困难你体会不到,所以你需要了解他。
网友:22个月的宝宝,两个月前宝宝还很大方,会痛苦的把把自己的新玩具给新朋友玩,小朋友喜欢他的东西就会很爽快拿给别人,现在有一些自我意识,变得小气了,甚至有时候还执意想拿别人的玩具,作为父母该怎样照顾到宝宝情绪,又能让宝宝变得大方起来呢?
唐洪:22个月不到两岁,这么大孩子,让他分享或者变得大方,其实略微可以不那么着急,这时候正好处在两岁,接近第一反抗期,起源于这个孩子自我意识第一次萌发,第一次很重要的变化,一个成长。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而且我是有能力决定事儿的,我想怎么样是不是就可以怎么做,在这个孩子孩子经常为了体现自己一种自我作主的能力,或者他的感受,他就会故意跟你说不,或者怎么样,你会觉得他在探索你承受的一个极限。所以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拧,不听话,跟你说不,跟你对着干,这种事情会发生。另外他自我意识增强,可能这个东西是我的,对于这个物品所有权的概念,他开始形成了。这是我的东西,其实也没错。如果他知道这个东西应该归我管理,我想给人就给人,不想给人就不给人,这个概念是对的。这时候真要让他形成一个分享习惯,或者想变得大方,不要强迫他把东西给别人,他是有一个成长过程。我看到一个文章,一个分享一个享,分就是把东西分给别人,享就是我要享受的。你把东西给别人,你自己要快乐,这最后才能形成一个我愿意分享,因为分享是让我快乐的。如果父母这时候强行要求他把东西给别人,甚至从他手里夺过来给别人,他会觉得很痛苦,分了没享很难受。所以让他形成分享习惯,鼓励他跟别人交换玩具,通过玩具的分享,能够跟更多的小朋友交朋友一起玩,享受交朋友的快乐,这样才真正愿意分享,而不是强制他表现为这种行为。作为两岁孩子真不着急,可能他要体会这个东西我自己作主,这个作主的过程,他有了以后,他其实会对这个东西所有权很清楚。既然你的东西是你管的,那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管的,你拿别人的就是你不对。反过来父母强行把东西拿给别人,你的东西不跟我分享,是不是可以从别人手里抓回来,自己玩,这个概念就混淆了。这时候要尊重他物权概念,尊重他物权的权利,其实反而对他以后分享的形成有好处。他要从分享里面获得快乐,这是最重要,通过分享交到更多朋友,同时通过交换可以得到他想玩的那些玩具,这样他其实觉得这个分享很好,很快乐,以后慢慢就会走出这一步,最后形成这样一种习惯。
网友:在和小朋友玩时,难免会发生抢夺玩具。有时候抢不过,宝贝会伸手拍打小朋友,要不迁怒于我,朝我泄愤。
唐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自己的东西不肯给别人,不要强迫,那个孩子比如他很想得到这个玩具,眼巴巴看着,妈妈可以安慰那个孩子,让他觉得妈妈其实对这个孩子是有关注的。给孩子一个概念,你需要关注别人的感受,这是妈妈的一个示范。另外孩子去抢别人的东西,你确实需要制止的,因为那个东西是别人的。他如果抢别人东西你要制止,如果人家不愿意,你就不能强制。对你来说,对那个孩子来说你的做法是一致的,你这样去制止他,通常孩子还是可以比较接受的。还有这个孩子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这个孩子比如说打别人,或者迁怒于父母,朝父母泄愤,他有可能自己的欲望非常强烈,这时候我们可以抱一抱孩子,比如他很想要一个玩具没拿到手我们可以安慰他。因为他的欲望没有满足受挫了,可以安慰他玩别的,以后找机会或者怎么样,让孩子知道他的需求是被父母关注的,而不是你认为这个需求真是没道理,新玩具小孩都喜欢玩,你要关注他这一点,让孩子知道你接受他的感受,关注他的感受,在意他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反而容易情绪平静下来,你接纳他的情绪,他反而平静。如果压制他不许哭,你拿了别人怎么怎么样,你这样说他,他反而觉得他的情绪没有被接受,反而会闹更大的情绪。父母要注意一下自己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
主持人:怎么样真正理解孩子。
唐洪:要用一种公平的方式对待孩子纷争,既不要过于干涉孩子的权利,也不能够对孩子的需求,他的感受忽略。其他网友提问
网友:马上17个月的闺女,有点窝里狠,在家很骄纵,在外面很老师,明显感觉比其他宝宝乖一点,每次拿玩具出去都会比他大一些的宝宝抢走,我闺女没办法,由着人家把玩具拿走,这该怎么办?
唐洪:她在家里头有可能大人对她很顺从,非常顺从,她多了外面以后,其实别人不会这么对待她的,她就不知道这些事该怎么处理,所以没有办法。如果在家里如果对孩子多一些训练,其实就是她的一种体验,她的一种经历,比如该对她提出的要求,要求她做到什么事,要求她做到。在家里的规矩就是外面的规矩,很忌讳父母在家里对孩子的方式,跟他在外面应该做到方式是不一样的。要求在家里对所有人有礼貌,外面也会这么做。在家里有些事情需要争取,需要表达,他在外面也应该这么去做的。但如果在家里什么事儿父母都会顺着她,没有让她表达,我们就去满足她,在外面她就不知道怎么做?这个孩子需要父母用在社会上跟别人打交道那种方式来跟这个孩子在家里去打交道,孩子就会在家里学会一套在外面应付事儿的方式,不会在外面啥本事也没有。
另外这个孩子是不是个儿很小,力气小,如果处于弱势,她是容易用这种方式来应对的,这个世界都有强者和弱者。你身高力大的孩子比较有攻击性的孩子,确实容易在外面抢别人玩具,表现得比较我行我素,独行天下的感觉。有些人确实身行比较瘦小,不具侵略性,经常容易被别人欺负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孩子不管他用什么方式,比如他用比较张扬的方式,或者用一种比较内敛方式处理这个事儿的话,都是他应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也是这样的。如果孩子本身比较弱小,他跟人打架是打不赢的,我们教他你怎么样回避,比如那个小朋友可能老爱欺负人,他过来我们就躲开他,或者找一些比较温和小朋友一起玩,就是教他处理事情的方式,用他能够接受的方式应对,也是可以的。她弱小的话,教她一些保护自己的办法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她老是被别人欺负心里头可能也不舒服。
网友:我家的宝宝已经快两周半了,怎么还不说话?只会说爸爸妈妈,但也不是让他说就说,脾气特别大,会不会和他不会表达有关系?每次有不合他心意的事情太哭,前几天因此去了首都儿童研究所,查了耳鼻喉都没有问题。
唐洪:这个孩子脾气大可能跟说话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孩子不太会表达有可能,可能说一些话爸爸妈妈不理解,他也会着急,这是有可能的。他其实两周半不会说话,或者说得不多的话,也不一定是问题,如果他语言理解上没有问题,比如你跟他说什么,他有反应,只是说不出来,从语言发展本身来说没有太大问题,他可能只是不说。他发其他音可能也很正常,比如爸爸妈妈其他音都能说的话。他只是不说,如果从语言发展角度来说,需要多跟孩子交流,我联想他说这个孩子脾气大,是不是他亲子交流方面有一点弱。因为孩子最有欲望跟别人交流的,他会喜欢说,愿意说的。可能父母跟他的时间是不是少?或者说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趣味或者整个气氛是不是不是特别有利于孩子去说话。觉得是不是父母多跟孩子玩游戏也行,看书,念一些故事书都可以,玩玩具实际上有交流,你搭个什么,你搭个什么,这是有交流的。交流的需要就产生了,需要产生的时候就是一个最好的推动力。他如果没有交流的欲望,他就会不说的,希望父母跟孩子增加一些互动游戏,这样的话,能够促进宝宝产生这种说话的欲望,交流的欲望,也就推动他来表达。另外多跟他读故事书,讲故事,读故事书不是妈妈在一边讲就完了,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你猜一猜,下面这个小兔子后来怎么样了,你还记得吗?后来说了什么话,让孩子在这个故事情节里面,随着故事情节刺激不断的去表达,对他提问题,让他通过回答问题来做表达,这样可以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本身是交流的工具,你没有交流的话,语言无从发展。我认为他们没准是交流上有问题,有些父母跟孩子交流,说了很多,孩子什么反映他们不太很在意,就是你没有挑动起孩子说话的欲望,没有给孩子表达的氛围和空间,而孩子他自己有很多东西也表达不出来,确实很郁闷,发脾气也有可能。
网友:我家宝宝18个月,最近特别黏着妈妈,每天妈妈下班回到家里,宝宝第一个招呼,都是咬上一大口,所以妈妈我是伤痕累累,我想咨询一下专家,如何引导宝宝用其他的方式和我交流。
唐洪:黏妈妈很正常,依恋关系形成以后黏妈妈很正常。他第一个招呼是一大口,这个有一点吓人。不知道每次这个孩子咬妈妈的时候,妈妈是什么样的反应。其实有两种反应可能会强化宝宝咬人的行为。妈妈好像很克制住自己,没有表现出很痛苦,没有表现出疼。孩子会认为这个没啥,他接着用这种方式这没有什么不好。另外可能妈妈反映过于激烈,孩子会觉得这个太有意思了,好玩了,下次接着来,我觉得孩子如果咬你的话,第一你一定要制止他,比如你搬着他的肩膀,让他松口,你要表现出很痛苦,很难受,马上你可能躲开他,我要照顾我的伤口或者怎么样。你告诉他这个孩子一岁半能听懂很多话,很疼,如果孩子有摔跤,你会跟他讲很疼,他知道咬人是什么感受,慢慢就会知道妈妈不喜欢。用冷处理,先关注一下自己,不要太关注他,让他知道并没有得到妈妈很好的回应,他就会换一种方式来回应你是不是好一点?你可以教他用别的方式回应你,比如跟妈妈抱一抱、亲一亲,甚至妈妈抱着他转一个圈,让他体会到一种高兴。一旦用这种方式对你有反应的话,你一定要很高兴多陪他,就会换一种方式。这时候要打他,可能不是很好,因为孩子不懂,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妈妈可以对孩子表达喜爱,可以用亲他,抱他这种方式,可以跟孩子说妈妈最喜欢宝宝,喜欢宝宝抱妈妈一下,平常抱一抱,做这种游戏,你一回来的时候,你说抱抱,他可能就不咬了。
网友:女儿今年4岁了,上课总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别人听课,他也玩,但是老师叫她起来问,却什么都知道,但是总是感觉玩,坐不住,平时教育她也是坐不住,一会儿不动都不行,我感觉这是多动症吗。
唐洪:这个孩子不知道有没有别的表现,多动症的表现不会说是好动,好动的孩子非常多。有一个很容易鉴别的,比较方便的办法,你看这个孩子有没有一件事情他做的时候比较持续做下去,比如待十分钟,二十分钟没有太大问题,比如看电视的时候,能坐在那儿安安静静坐十几分钟,或者感兴趣的游戏,专注玩十几二十分钟就可以了,说明这个孩子注意力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多动症本身是注意力的缺陷,如果在他喜欢的事情专注的做,持续下去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他说听课也玩,叫她都知道,问她都知道,很多孩子有这种能力,注意分配能力很强,一边干着这个事,这边耳朵还听着,老师说都知道,如果孩子注意力很强,其实是一个好事,只要以后上课的时候让他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以后上小学别这么干就行了,在小的时候不必太勉强他干什么事一定要坐着,像别的孩子踏踏实实的。有些孩子就是偏好动,好动的孩子通常比较活泼,兴趣广泛,注意力比较容易转移,如果一段时间内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专注的话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你只要慢慢的对他有一些事情有要求就行了,不必强制他。比如有些事情,比如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求做的,比如现在坐五分钟,再长一点坐六分钟,慢慢让她习惯坐下来就行了,这是为了上学做准备。
主持人:这个多动症是不是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停下来。
唐洪:多动症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她本身应该叫注意力缺陷,就是不能控制住自己注意力在一个事情上,所以表现得所有事情跑来跑去,不能在一个事情上持续做下去,确实是有这个问题存在。确实有些事情能够控制得住,应该不是这个问题,她可能就是太好动了,很多孩子都很好动。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下一位网友。
网友:只要什么不顺心趴在地上哭脑,有时候在外面真不好意思让他哭,所以顺着他,到现在坏毛病都惯成了只要有什么不依他,就用哭闹的形式来发脾气,我想问一下宝宝这种情况该怎么引导和教育?
唐洪:孩子有一些需要可能我们没有关注到,孩子如果是说经常发脾气,闹事的话,有一种情况孩子有一些需求没有被关注,有时候这事不能满足的,但是你要理解他,比如他想抢一个东西,实在没法买给他,知道你特喜欢他。比如家里没有那么多钱,或者这个东西特别贵,咱们买不起。比如有没有替代方式,比如谁谁家有这个玩具,什么时候去借他的玩,或者拿你的玩具跟他换,如果你照顾他的需要,当他知道他的想法是被关注的,孩子多半来说容易讲道理。有时候因为你忽略了他太多,拒绝他太多,孩子就会很烦燥。他知道每提必会被拒绝,他提要求的时候就会很紧张,你一旦拒绝情绪就会爆发。像这种情况父母要看一看,孩子是不是有一些需要,我们是不是太过忽略他了,因为有时候孩子一些想法很怪的,比如路上花花草草破石头很感兴趣,你觉得脏死了,扔了。孩子就会觉得很伤心,这样的话,他容易闹情绪了,你拒绝他,不玩这种东西,他也会闹情绪。这是一个方面,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需求,而且从孩子角度体会到,照顾到他的需求。如果他感觉到他的想法你是考虑的,你是在意的,你会帮着他去实现,你多半再拒绝他的时候,他情绪会小很多。另外是不是老顺着他?如果孩子只要一闹就顺从他,这就很有效的方式他为什么不用?孩子都太聪明了。你出门之前不妨跟他说好,有一个约定,比如今天咱们去市场就买一个玩具,比如多少钱之内你跟他约好了,说好了以后去,一旦他不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他违反了规定,你们的约定,你就要坚决的制止,不能同意他这么做。你可以跟他商量,咱俩都说好了,只能买一个玩具,不能超过一百块钱,而且刚才已经买了一个,这个不能再买了,或者说孩子说更喜欢这个,咱们挑一个。如果是违反了你们约定,你要坚决制止他,他如果当场苦恼,你可以完全抱起他到别的地方去,不要让他在公共场合闹得很厉害。如果他周围环境是很安全的情况下,在旁边等着他哭够了,那行,咱们回家。孩子只要经历过一两次,只要这个东西约好了,不可能向他妥协,这个孩子自己很清楚的,他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目的的话,下次不会用这种方式了。这个事情是两个方面,一方面自己要关注孩子的需要,另外需要你对孩子有一个事先的约定,而且约定好以后要坚决执行,这一方面要说话算数,另一方面还是应该要求他做到。两方面都考虑到,这个问题可以慢慢解决。如果事先没有任何约定,到那儿的话,只是我们认为行就行,我们认为不行就不行,孩子他自己就没个谱,是不是我再要求要求你就同意了。所以控制他的欲望,调节他的需求,孩子都可以通过这一部分来学习。
主持人:如果不能够满足他,但是我们需要照顾他的需要。
唐洪:理解他的想法,理解他的愿望。
主持人:如果告诉孩子你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对孩子内心承受力会不会减轻他的一些痛苦,或者难过的情绪会减弱很多。
唐洪:你会发现只要理解他,表示对他的需要是任何的,或者你知道他有这个想法,孩子马上他的情绪都消到一半,我自己有体会。我知道你特想这个,可是怎么怎么样,你只要不是马上劈头盖脸把他骂一顿,他马上情绪就会不一样,只要知道你在意他的需求,你可能想办法帮他用别的方式满足,这个也是孩子在学习调节他的情绪,我被拒绝了,但是我可以有别的办法来满足。如果我用别的方式,我跟别人共享或者找别人的机会。下次打折的时候再来买,他从这里头学会一种应对的方式,控制自己的心态现在欲望不能满足,我忍一忍。或者妈妈看见他不高兴,抱抱他,他就会心里得到释放,到时候他也会自己安慰自己,没事,学会自我调节,而不是当头一棒打下来情绪硬碰硬方式其实会对孩子情绪控制的学习不是很有帮助。
网友:女儿快一岁了,说了很多次不准碰插座,虽然这个插座已经装上了安全的插口,但是就是不听,屡屡想往那个地方碰一下,还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大人不给就号啕大哭,比如要玩摇控器我不给,她就大哭,后来忍住没给她玩,说实话差一点心软就给她了。
唐洪:安全插座这个事情确实不好商量,因为那个就是不安全,碰了就死人,这个事情我们可能需要比较坚决。但是如果那个插座,或者那个插眼可以带一个不带电让她玩那个就行,这个不带电随便玩都行,这个不危险的。可以用一种安全的替代的方式,来满足她的探索欲望,其实也是很重要一种智慧。有时候只是告诉他,这个不许,这个不行,但是有没有别的方式,能够满足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个要多动脑筋,因为一岁左右孩子就是特别好奇,而且越不让他玩越想去玩,孩子再大一点逆反起来跟麻烦。能不能用替代的方式处理,真是考虑你的智慧。
另外摇控器的事儿,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她玩摇控器,那个东西应该安全。你如果怕脏洗干净,或者拿酒精擦了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电池烘好,别拿出来咬,为不让她玩。如果看电视的时候可以不让她玩,可以在别的时候你没有看电视的时候给她玩。能不能让她满足一下,其实只要让她玩,过一段就不新鲜了,无所谓了,就开始探索别的事儿。我感觉这个孩子很好奇,而且她很多探索愿望都是被父母给禁止的,从这个感觉来看,她的坏脾气有可能跟这个有关系。因为这么大孩子控制自己的愿望能力不是很强,而且这种好奇说实话我觉得是一种很强大的动力,她没有受到满足,所挫是很难受的。如果你多次拒绝她,尤其像这种情况父母肯定多次拒绝她,连摇控器都不让玩,她就会很难受,很受挫,脾气就大。要想脾气好,就用别的方式满足她,又满足她的欲望,然后她的脾气也会好,你们关系也会很好。其实很多事情可以用替代的方法满足她的欲望,规则是必要的,但是必须要合理,在有一些基本底线情况下,应该给孩子更大程度的自由,随着能力逐渐增强要把更多的自由给他,这样锻炼孩子自立,自我管理非常重要一步。如果什么事儿固定得非常死,定得太严的话,孩子没有自我管理的经历,他以后成长是会有问题的。
网友:闺女的睡眠问题,我一直很关注,她晚上要十一点多睡觉,早上十点左右起床,下午三点睡到五点和我简直不是一个时区的,而且睡前一定要和娃娃一起看书,请问我该怎么引导她。
唐洪:不知道这个父母是不是自己睡得比较晚,这个孩子如果能看书的话,得有一岁了吧,这个孩子从她睡觉的时间来说,应该是够的,可能比较偏晚,也许会对她的生长发育有一些影响,因为她晚上生长激素分泌比较充足,深睡眠的时候。我觉得你可以逐渐的调整,这个孩子现在形成习惯马上搬过来不是很容易,是不是早一点,比如11点多,能不能早一点,十点半左右必须慢慢调节,不能一下子,一步到位是不太可能的,慢慢调整。她刚开始的时候,比如提前半个小时,逐渐往前提。下午睡觉时间三点太晚了,应该往前提个三小时,12点左右或者哪怕最晚一点睡俩小时到三点也还行,但是三点到五点是下午睡觉,不是午睡了。可能你想让她能够安静睡觉的话,她前面看书这个没有什么不好,睡前跟娃娃一起看书,睡前阅读应该还是比较好的习惯。但是那时候读书可能太过自立,给她看书不要用夸张的语调,让她很兴奋就睡不着了。这之前睡眠有一些仪式,比如先喝奶,漱口,洗个澡,抱在床上讲个故事,或者看看书,然后关灯,或者陪着她睡觉,整个这一套程序我们叫睡前仪式,有一个条件反射,慢慢就进入你的轨迹,这样比较容易进入睡眠。一定要给她一个比较有规律的睡前流程,把这个流程做好了,就可以慢慢调整她,然后调到最好。怎么着也得九点左右睡是不是好一点?11点睡太晚了。
主持人:多大的孩子适合有一个规律的睡眠。
唐洪:从孩子睡眠来说,可能三个月之内睡眠比较乱,但是快的话,出了月子以后可以有一个比较规律的睡眠。白天清醒的时间多,白天上午一个小觉,下午一个小觉,有一个午睡时间。我印象是一岁左右或者十个月左右,再大一点的时候就会两觉并成一觉,晚上一觉,中午一觉,这个规律可能一直持续到很大,可能咱们大人也是这样一个规律。他只是睡眠时间长短和早晚这个不一样,基本上是有一个规律可寻的。这个孩子这种情况应该是一岁以上,应该中午一觉,晚上一觉这种情况。
网友:孩子不爱刷牙,而且不用牙膏。
唐洪:这个孩子不知道多大,刷牙这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其实刷牙应该是从婴儿期,半岁以前父母就要给他清洁口腔,从小的时候父母用纱布,或者手指牙刷给他轻轻清理他的牙床,还有长出来的小牙,半岁左右都长牙了。这个习惯如果慢慢形成以后,等他稍微大一点,比如说两岁,看他的愿望,他如果手的能力,抓握能力,还有手腕动作的能力慢慢就好很多了,这时候可以让他自己试着刷一刷牙,其实不可能刷得干净的,基本上真要刷干净必须父母帮她补,只是用这个机会培养刷牙的习惯。这时候可以买好玩的喜欢的牙具,杯子,牙刷让他喜欢,用游戏方式,给他一面镜子对着镜子刷,让他觉得有意识,慢慢形成习惯了,等他形成习惯不刷就不舒服。这个孩子刷牙这个习惯可能需要慢慢培养的,不用牙膏这个事儿,我觉得不一定,这么小的孩子不一定需要完全用牙膏,那时候吃的东西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没有太多刺激的东西,太怪的东西没有,孩子吃东西比较软。如果用小孩用的牙刷就可以了,如果长大需要用牙膏,可以带他去超市让他挑牙膏,找他喜欢的味,或者上面印着漂亮的卡通形象,比如上面有一个喜羊羊灰太狼他没准就喜欢这个东西,这个很难说。孩子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他自己选择的东西,他会更喜欢用。他如果暂时不用牙膏的话,也不用太担心,刷牙的话,你要慢慢引导他,让他有一些兴趣,从他喜欢的牙具吸引他的方式,或者做游戏的方式慢慢吸引他去做,不在乎刷得多干净,一定要慢慢形成这个习惯。
主持人:我记得自家的孩子很喜欢刷牙,因为他刷牙的时候,说你自己能刷牙了,所以他每次刷牙的时候,都说我自己刷。
唐洪:可以用很多方式刺激孩子,对刷牙产生兴趣,比如刷牙是一种长大标志,孩子愿意长大,觉得这个事情很帅,很酷,他可能也愿意。你需要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来引导他。
新内容573新内容573新内容 新内容573新内容◢新内容◢注| 新内容◢乐◢城:新内容◢新内容 |
|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