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HELLO
LUO YUAN 中房镇是罗源县最早开发的地方之一,据出土文物证实,早在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活动。那么中房镇到底有哪些魅力呢,请往下看~~~
慢慢走 慢慢看 慢慢体会
林家村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千年古村,古韵悠悠。林家宗祠的古朴敦厚,旗杆碣的威严耸立,这些都在召唤你去林家村里走走~
在罗源县境内,旗杆碣数量最多、最为壮观的景点就在此处了,林家村旗杆林是古代科举制度的活标本。唯有读书中举,考取功名之人,入官为宦者才有资格竖立旗杆。至今有920多年历史的林家村的祖先,古往今来就特别勤劳俭朴、爱好读书,一直秉承“耕读传家”的祖训,以此来激励族人求学奋进。
林家祖祠门前众多的旗杆碣令人震撼,更令人肃然起敬。希望你我都可以在这些旗杆下多站站,感受延续至今的读书精神。
吉际村四面青山耸立,数座大山巍峨挺拔,如有“众山之祖”之称的顶旗峰,壮如巨笋的绵头峰,突兀峻峭的龙角峰,而村落就像宠儿一样被环抱其中,显得安祥而自然。
村落北面的金峰山建有一寺庙—金峰寺,据考证该寺原建于清朝,后受各种原因而毁坏,于1963年重新建成,庙宇如今依旧香火兴旺。
岭兜村山清水秀,泉甘地肥,以耕为主,村民以善为本,事师以敬,事亲以孝,取友以信。村里现留有明清两代古民居10来座,有枣岭亭、岭兜宫,有建于元朝的陈靖姑转水亭,坑边仙人脚迹等,北有金钟山,东有八仙山,西有万宝胜山。
位于村北100米左右的转水桥,是古道必经之处。《罗源文物》记载:“双孔石桥梁,南北走向,桥面由两块宽0.6米的石梁并排铺就,桥全长12.2米,宽2米,石阶由12块石头组成。1990年新造铁栏杆。”县文保人员通过对桥面刻文仔细辨识,认定桥始建时间为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
转水亭(建于清乾隆四十年)边建设有娘娘宫,宫的走廊与桥相连,娘娘宫内祀陈靖姑和陈太尉。陈靖姑在罗源助夫破的十三大案故事在《闽都别记》写的特别详细,流传很广。是罗源民间一大信仰。
岭兜村现存的村道就是闽浙古道的遗存。蜿蜒的石板路,斑驳的黄土墙,长满青苔的石房基,青砖黛瓦的古民居,到处都充满着古老的气息。
山顶裸岩,平坦开阔,光滑的石面充满着细腻的质感。举目四望,丘陵景观,一览无余,山峦颠连,峰峰重叠,平畴原野,道路传辍,村墟几处,烟火相望。观之,舒胸荡怀,心旷神怡。
阳光照耀下的飞仙岩,青灰色,光滑的石面充满着细腻的质感,一股清泉飞泻而下,泉下一丛杜鹃犹如一盆炭火般默默地燃烧。
“山登绝顶我为峰”,站在岩上,偶有云雾在面前或脚下,聚集或飘逸,腾云驾雾之感油然而生,使人平添了几许仙气。
陈太尉宫,之前有简单的介绍过,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再来细品陈太尉宫的魅力。先从它的全景图开始~
陈太尉宫初时称“陈氏宗祠”,系陈苏为纪念远在河南固始的祖先而建,后曾多次扩建,现存的建筑物分为宗祠、正殿、左配殿、右配殿和前殿等5大部分。
前殿,俗称戏台。前殿建筑面积324.83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与右配殿同时建设。后来被台风刮倒,咸丰年间与右配殿同时复建。
倒
座
戏台
正殿于宋嘉悉三年(1239年)动工,历时一年多建成。正殿的立柱共28根,最大的周长1.19米,最小的1.16米。柱头,呈鼓形,大小与柱石保持一致。正殿建成后,陈苏的塑像也就从高行先生祠内移供到这里,并增塑了其妻杨氏的塑像。正殿称为“大宫”。
左(北)配殿供奉的是陈苏第15世孙陈庆的塑像,陈庆,就是陈太尉。生于南宋嘉泰至开禧元间(1201年—1207年),陈庆因猎杀破坏庄稼的野猪而不幸殉难,乡人上书奏请朝廷追封其为“都统伏魔太尉”,宋嘉熙三年(1239年)准奏,乡人因此将其灵牌供于正殿。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乡人捐钱建左配殿,陈庆的灵牌也从正殿移供到这里,后塑陈庆塑像。呈现明代建筑风格。
右(南)配殿,供奉的是陈靖姑等塑像。初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重建。右配殿坐东向西,其建筑高度、立柱的根数、建筑面积等与左配殿相同,与之不同的是,它体现的是清代建筑风格。
开心了,愉悦了 您要来罗源 这里的美景可发朋友圈 疲惫了,倦怠了 您更要来罗源 这里的好山好水,正是许多旅人梦中的家 转自:畲风海韵罗源游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