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福州日报 2021年4月23日 A02
精雕旧时光
讲 好 新 故 事
看乡村振兴中的罗源古民居保护传承之路
孩子们在洋坪村明清古厝感受国学魅力。通讯员 刘其燚摄
老宅爆改成为“网红”民宿,自媒体平台收获大量“粉丝”;荒废老屋成为文化艺术空间,培养了多名农民画家;古建筑变身书院,打造国学讲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罗源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规划引领,以保护传统风貌、留住乡村记忆、延续历史文脉为主基调,充分挖掘乡村古民居承载的历史和文化记忆,活化利用、引人入宅,让原本沉寂的乡村古民居真正“活”起来。
唱好特色歌曲
青山环抱,绿水缠绕,走进畲族风情浓郁的松山镇八井村,一幅水墨画在眼前徐徐铺开。 白墙、青瓦、石板路,夜枕星辰,朝闻鸡鸣。拾级而上,畲乡里民宿具有畲族风情的陈设配上古宅特有的沧桑,别有一番风味。 休闲庭院、花园、无边际泳池、畲药泡脚池、露天观影平台……畲乡里民宿共有21间客房,还搭配有咖啡厅兼餐厅、畲族特色小铺、户外儿童乐园、共享菜园等休闲区域,一开业就成为“网红”。“因为民宿在畲村里,后期我们还会引入畲族刺绣、畲族剪纸、八井拳、畲药泡澡等畲族特色文化体验活动,让大家了解畲族文化。”民宿主理人林情告诉记者。
松山镇八井村
“谁能想到呢,畲乡里民宿所在的房子此前已是半废弃状态。”八井村党支部书记雷可寿告诉记者,近年来,罗源实行乡村振兴“联村组团”发展,松山镇整合八井村、竹里村等村的畲族文化资源,打造畲族民俗文化小镇,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许多游客涌入村中,感受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距离八井村几十公里的鉴江镇井水村,村口一栋用鲍鱼壳装饰成的房子别具特色。这种原生态的点缀,让由老房改造而成的民宿“鲍渔忆梦”有着不一样的气质。坐在民宿门口的秋千上,望着不远处的大海,享受着海风吹拂,可以让心中的烦恼归零。
鉴江镇井水村鲍鱼亿梦
福建井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监朱双凤告诉记者,公司投资6亿元打造井水渔村旅游度假区项目,其中“鲍渔忆梦”就是利用村里最具渔村特征的石头厝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休闲娱乐、木屋、海上运动乐园等功能板块,通过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让渔村“潮”起来,焕发勃勃生机。
做好文化传承
起步镇潮格村现存唐宋至明清古民居20多座,由古厝修缮而成的潮格书院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作为儒学大家董仲舒的后裔村,潮格村尚学之风绵长,村里现存数量最多、建造最精美的古厝群是董氏一门12个兄弟所建的13栋宅院(明清建筑),称作“三策堂”,厝内的“望众乡评”“耕读传家”“文魁”“武魁”等牌匾无不彰显尚学之风。 现在,“三策堂”已改造成潮格书院和村文化活动中心。每逢周末的晚上,这里都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来自县城的名师在书院开课,讲授具有本土特色的国学。
潮格书院
“潮格书院是罗源送教进村的首个教学服务点,从最初只有10名学生到现在有50多名学生,甚至吸引周边学生前来上课。”村主任董冰晨告诉记者,村里通过修缮古厝,打造特色古厝文化,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我们参考连江三落厝的开发模式,引进旅游企业,对闲置和荒废的古厝进行保护开发,根据规划,修缮后的古厝一部分发展特色民宿、一部分打造乡村民俗文化馆,打响古厝、‘尚书肉’(古法烹制的五花肉)、‘肩头坪’等‘潮格三宝’品牌(罗源非遗项目)。”
西兰乡洋坪村入选省传统村落名录,对面厝、惜字炉厝、水头厝等16座明清古民居保存完整,建筑面积达15066平方米。
西兰洋坪村
“古厝是传家宝”,洋坪村的村民们很早就认识到一点,2013年就拉开修缮古厝的大幕。为克服资金不足瓶颈,当地村民通过自发筹款、统筹“美丽乡村”“幸福家园”项目资金等方式,逐步修缮古厝。去年4月,洋坪村被列入省级重点改善提升“十镇百村”项目名单,获得350万元资金支持。随着修缮工程、国学堂、休闲长廊等一批项目推进,古厝重新焕发光彩。
盘活古厝资源
罗源是福州3个老区重点县之一,在烽火连天的红色年代,不少古厝内都留下感人的红色故事。 白塔乡百丈村的陈氏大院是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部旧址。1934年7月,由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多人从江西瑞金出发;1934年8月12日进驻百丈村,在陈氏大院设立总指挥部;1934年8月14日凌晨,先遣队攻克罗源县城。
白塔百丈
以红色为底色,百丈村盘活陈氏大院等古厝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点,利用多方搜集的珍贵照片、史料及历史文物,在陈氏大院设置纪念馆。围绕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部旧址,百丈村陆续建成战前广场、红军剧场、红飘带主题雕塑、红军食堂等设施,可满足队列操练、户外拓展、体验红军餐等需求,打造内涵更丰富、服务更完善的红色研学基地。 白塔百丈 西兰乡磹石村也修缮了叶飞居住地,依托杨家祖宅等红色资源,改造成可容纳600人的工农食堂(红军食堂),下一步还要建设红色展示馆,“弘扬红色文化 唱响乡村振兴”乡村酒吧假日音乐会也是该村的一大特色。
西兰乡磹石村
激活一池春水
古厝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在松山镇竹里村,充满艺术气质的“谷仓画院”走出不少农民画家。 谷仓画院是由荒废老屋改造而成的文化空间,以畲族文化为基础,以当地畲韵为创作主轴,以毛竹为原材料结合漆工艺进行创作,形成产业链,通过产业注入的方式,让文化旅游走得更加稳健。画院组织畲乡群众参与绘画、陶艺、编织等文创产品制作,增加农民收入。
谷仓画院
飞竹镇斌溪村同样吸引了一批乡村“追梦人”。来自福州市区的根雕艺术大师林兴坦将村民废弃的房屋改造成文武溪根雕馆,不仅“移”来200多件根雕作品,还带动一批有乡土情怀的“乡创客”来这里当“厝长”。 飞竹镇斌溪村 罗源县相关领导告诉记者,罗源共有13个省级以上传统村落,其中7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罗源注重古村落和古厝等保护利用,以保持传统风貌、留住乡愁记忆、延续历史文脉为主基调,加大保护修复力度,同时结合生态农业、耕读文化、红色文化、畲族文化等业态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通过保护实现利用,再以利用来反哺保护”。据介绍,今后罗源会适当鼓励民间资金进入,让有识之士来“认养”古厝,也会由财政出资收购或租赁一些古厝,积极寻访古村落老居民、老艺人入驻,建立纪念馆,作为文化教育基地,供青少年、游客学习、参观和了解。
罗源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福州日报
记者:任思言、刘其燚
编辑:康琳
审核:黄振法、洪映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