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罗源县总人口26万 其中畲族人口2.2万 占全县总人口8.1% 畲族人口相对数位 居全省第三、全国第四 是福建省、浙江省畲族文化主要发祥地
身着“凤凰装”的畲族女子
近年来 罗源县牢牢把握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工作主题 以推动传统文化“立”起来、 “活”起来、“兴”起来为着力点 推进畲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不断取得成果
高起点加强研究阐释
推动传统文化“立”起来
一是加强总体设计 确立以弘扬和打造县域特色文化品牌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强县”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优秀文化传承调研、讨论,全面把握罗源文化县情,在传承对象与重点、目标与规律、模式与标准上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出台《罗源县“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打造、培育包含畲族文化在内的“五大文化”品牌。 二是加强统筹谋划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地走访调研,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和研讨交流,挖掘阐扬畲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形成《罗源县打造文化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及《罗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调研报告》。 三是加强创新实践 深层次挖掘罗源优秀的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名人文化、雕刻艺术文化、遗产文化等“五大”传统文化。积极扶持罗源本土原创作品,编撰《畲风海韵 璀璨文化》宣传邮册、《罗源历史文化丛书》。创作原生态畲族合唱曲《畲族大歌》,畲族非遗闽剧《畲山蝴蝶飞》,获得福州市优秀演员奖、剧目奖。
高质量坚持活态传承
推动文化脉络“活”起来
一是坚持教育性传承 连续8年组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进农村”等活动,通过手工技艺动态展示、非遗图片展、畲族服饰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对罗源非遗的宣传,提升群众的知晓率与参与率。
并在8所中小学、幼儿园开设了非遗畲服课程,将非遗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发挥其滋养心灵、哺育成长、以文化人的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落地生根、接续相传。 二是坚持保护性传承 为保证传承队伍不断延续壮大,避免青黄不接的断代难题,成立罗源县畲族文化研究会、罗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协会,建立“非遗”传承人之家,健全常规培训体制,逐步形成“一师授多徒,一徒学多师,一徒承多艺”的培训格局。
目前罗源全县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4项、市级3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位、省级5位、市级6位。
结合“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美丽乡村”“农村文化振兴”等项目建设,成立多个畲族非遗示范基地、示范村,目前罗源县拥有霍口畲族民俗传承保护基地、竹里村畲族传统服饰传承保护基地共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
高标准打造产业融合
推动文化业态“兴”起来
一是打造文化小镇 通过挖掘、改造、整合两个传统畲族名村八井村、竹里村的畲文化资源,打造集吃、住、体验互动于一体的罗源畲族文化民俗小镇。
并在小镇内建成全省第一座县级畲族文化民俗展示馆,集中展示罗源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畲族服饰、畲家拳、畲医药等畲族非遗文化,以及哭嫁、祭祖、对歌等民俗文化,并将现代科技融入展馆,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让人充分感受到畲文化的独特韵味。
规划实施“一区三镇”项目,依托畲族文化民俗小镇、海洋文化小镇、知青小镇打造集生态涵养、畲族文创、休闲农业体验、畲族文化展示、畲医畲药康养、海洋文化、知青文化为一体的三个文化小镇,并与罗源湾海洋世界景区联动,助力罗源文化旅游产业更上一层楼。 二是打造文化品牌 连续十二届举办“畲族·风”民俗文化旅游节,全方位展示畲族服饰、苎麻织染、畲族歌舞、畲族美食等特色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参与。
每年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节,不定期举办“山哈”歌友会、八井拳展演等文化活动,展示畲族风情,提升文化自豪感。
结合畲山水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福湖村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8个省级畲族旅游特色村等优势资源,开发畲族旅游精品路线3条,激活畲风主题旅游。 三是拓宽推介渠道 连续十二届组织参加福州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海峡青年节”活动,不定期受邀参加省市各类文化推介活动,展示罗源畲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
举办“畲乡凤来仪——首届中国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周暨2019罗源文化和旅游资源推介会”活动,组建全国畲乡行采风小组,兵分三路,从罗源出发,深入走访广东凤凰山畲族发祥地、江西永修县“样式雷”祖籍地等。
在活动现场连续三天举办专题展览,展示全国各地极具代表性的畲族服饰、畲族非遗表演、畲族美食,现场增设体验穿畲服、唱畲歌、坐花轿、打糍粑、跳竹竿舞等风情民俗。
积极搭建“两岸青年节”“中国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周”等海峡两岸畲族文化交流平台,增进与台湾畲族民众的情感认同。
来源: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