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红色畲乡换新貌畲药畲拳开新花
来自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的蹲点报告记者 任思言
到村子旅游的游客对畲药材兴趣浓厚。
绿植满目葱翠,鸟鸣悠远清透。走进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一座座有着畲族风情的小楼错落有致,干净笔直的水泥路直通远方,整个村庄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恬静而美丽。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这个传统的畲族村落徐徐展开。
畲乡旅游迎客来
作为畲族红色政权的发源地,八井村留有畲族革命的辉煌足迹。据八井村村支书雷可寿介绍,1932年,连罗游击队派蓝礼义、蓝元进到八井宣传革命,组建了一支游击队。队员近30人,来自八井、竹里、横埭、牛洋等畲村。游击队活动地点多在连罗交界的山头,因而称八井山头游击队,隶属红军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领导。1934年8月,在八井村畲族群众积极配合下,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举攻克罗源城。战后,几十个受伤或生病的战士住进八井碗窑里,热心的八井村畲族群众用祖传的中草药和医术,救治伤病员,让他们早日康复,回归部队。“以前我们畲民都住在山上,交通不便,生活都过得很苦。”雷可寿告诉记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罗源县政府和畲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畲民们逐渐从山上搬了下来,交通方便了,不少村民外出打工,山下的新房子越来越多,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这几年,山上的老房子被改造成景点,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并且打出“畲族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畲族风情”三张旅游名片。记者看到,在畲族公园,石雕凤凰、榨油坊石磨、畲韵景观石等引人注目;在畲医堂,展示着牛奶草等数十种畲药;在畲族革命陈列馆,有着抗战英雄雷世珠和村民为叶飞的游击队救治伤员的事迹。
畲药变身“致富草”
而今,有着光荣历史的八井村民正踏着先辈的足迹,在乡村振兴中勇走前头。昔日为红军战士治伤立下汗马功劳的畲医药,现在为八井村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山中无闲草,遍地皆灵药。畲族医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这些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畲药传统,八井人带着畲医药走出了村庄,打出了“八井畲医药”的品牌。据了解,八井村中从事畲族医药行业的有11户居民,其中5户在城关开店,6户在村中行医。“这里四面环山,山清水秀,气温适宜,非常适合畲药的种植。”雷可寿告诉记者,为了更好传承和发展畲族医药,村里大力发展畲药种植基地,成立了畲药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加上“初成药销售+畲药传承”的营销模式,吸引了大量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在八井碗窑里的畲药种植基地,500余株黄栀子郁郁葱葱。雷可寿随手折断一根黄栀子的枝条,递给记者,一股中草药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你看,这些黄栀子已经长了花苞,下个月就能开花了。”雷可寿告诉记者,这片地每株黄栀子可以出产10斤,每斤收购价为27元,一年可以有10万元的收入。除了黄栀子,基地里还种植了鱼腥草、牛奶草、两头藤、杜仲等50多种草药,规模达50余亩。“仅畲药一项,每年就可以带来近20万元的村财收入,我们还打算找人编写有关畲家药膳的书籍,提升畲药的知名度。”雷可寿说。
畲家拳传承开花结果
“来,我们两个切磋下,看你最近有没有长进!”在八井村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家八井拳第17代传人雷知坤看到侄子雷明,大老远就吆喝着。很快,在雷知坤家的“八井畲家拳传承基地”门口,叔侄二人就比试上了。两人手持长棍你来我往,不一会已经比试了十几回合,围观的村民们连连叫好。雷知坤告诉记者,八井拳属南拳,创拳初衷是防土匪入侵。八井拳的特色是长拳短打为主的拳术及棍术,可以用“形威、力猛、马实、手狠”概括,既有中国南拳的刚健有力、迅速凶猛,又有独具风格的攻防套路,动作多模仿动物。“曾经八井村村民习武成风,在农闲时节练拳切磋更是村中一景,但近十多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村中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八井拳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现实。”雷知坤说。为了让八井拳传承下去,雷知坤打破了“传内不传外”的古训,将八井拳引进校园。在他的推动下,现在福州民族中学、霍口畬乡中心小学、罗源二附小等学校都开办了八井拳的课程。雷知坤还自筹18万元,将自家楼房的一楼改造成练功房,开馆授课,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学习。看着叔叔为弘扬传承发扬八井拳不遗余力,侄子雷明也不甘落后。他创新地将八井拳的招式融入舞蹈中。带有八井拳招式、反映着畲族人上山打猎场景的舞蹈《山哈藤阵》,在2014年福建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金奖,次年获得中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二等奖。为了将畲医药、八井拳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2017年12月,罗源县成立了全省首个非遗传承人之家,让非遗传承人有了集中展示、对接群众的新舞台,并且走上畲族“三月三”、海峡两岸文化节等大舞台。“我们立足于罗源县乡村文化培育的‘一村一策’工作机制,依托八井村深厚的畲族文化土壤,将畲医畲药、八井拳打造成八井村的特色名片,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罗源县松山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内容来源:福州日报编辑整理:罗源湾新闻网(订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