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罗源春秋
一段墙就是一段岁月,一间屋演绎几代人,
那熙来攘往的罗源变化,你领略了多少?
本栏目描述罗源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历史故事,
透过故乡山、水、人、事、乡风民俗,
回顾罗源沧桑变迁。
说起罗源湾
一定会想到海鲜
那么今天又带来了什么呢
罗源蛎
罗源沿海滩涂面积大,海洋微生物丰富,适宜海蛎的生长繁殖。
罗源海蛎人工养殖始于明代,清代已进人鼎盛期。
清道光版《罗源县志》曾载有“蛎房肉称西施乳。种者以竹插泥中,生房碑磊相粘....
养殖者多达20余村。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用附苗器,并改扦插为绳索垂下养殖,
养殖面积不断增加,最高年份达8000余亩,产蛎800多吨。
清代,罗源海蛎除县内销售外,开始以肩挑方式运往福州市场销售。
由于,罗源所产海蛎系褶牡蛎品种,
具有单体小、蛎肚小、肉质嫩、味好可口等特点。
可制作成美味尤受福州市民欢迎,成为罗源特产之一。
福州人多称罗源牡蛎为“罗源蛎”。
由于当时挑运海蛎的多为年富力强的年轻人。
因此一些老者将他们称作“罗源弟”。
更多罗源故事
可下载罗源湾之窗APP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