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连家船连家船,罗源湾一道独特的风景,已然消失。
为了尽可能多的了解、获取连家船的信息,
2016年11月17日,我们组织博物馆内技术骨干下乡进行实地调查
“连家船”是对疍民船只比较中性、非歧视性的一种称谓。历史上,连家船民生活极为艰辛。由于生活条件恶劣,收入低微,游离于海边、岛屿,几乎与世隔绝,所以连家船民深受歧视。在旧中国歧视性称呼为“曲蹄船”。据罗源县志记载,民国23年(1934年),岐前(今岐头、南岐、树柄)、梅花、濂澳、新澳、鉴江(含今井水)等村和连家船渔民中(今乘风、先锋、海上)从事渔业生产的劳动力有450人。民国34年全县渔业劳动力603人,占当年农业总劳动力的1.64%。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有幸遇到位大叔,作为连家船的后代,从他的口中我们得知,以前的连家船为木船,一般长约15米,宽约2.5米,可载重约6吨。首尾翘尖,中间平阔,并有竹篷遮蔽船舱。船身隔成大小不等的13舱室,用于生活、存物;几个舱室为一组,底下有小孔相通,下雨时只要将其中一处舱面打开,就可舀出积水;最前最后两舱室都有一处排水孔,其他舱里舀出的水从这里可倒入江里;前舱位上另有四片可前后移动的篷。
连家船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生产劳动在船头的甲板,船舱则是家庭卧室和仓库,而从事水上运输的连家船民会将船舱同时作为客舱或货舱,船上没有厕所,船尾遮蔽处就是卫生方便的场所。有时船民还在船尾饲养家禽。1958年起,在政府的号召下,连家船民陆续上岸定居。有着渊远历史的连家船文化,将永远消失,成为过去。连家船虽已消失殆尽,但它曾经对城市所做出的贡献,是应该被永远铭记的。作为一种文化,更是应该得到保护的。在连家船被拆除,船民上岸后,应该保存一些有代表性的船只,作为景观,这不但是对历史的负责,也将是罗源湾上的一道新风景。
来源:罗源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