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2-28 14: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0%"><FONT color=blue><FONT size=3>董再发:构建和谐农村的爱心使者<BR></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董再发,1973年生,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福建省石狮市太阳风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BR>1998年秋,海峡西岸美丽的侨乡福建省石狮市永宁古镇,一支由农村青年自发组织的太阳风志愿者服务队在这里悄然成立,这是当时全国第一个农村民间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她的发起人就是董再发。七年来,董再发率领他的300多名志愿服务队员立足农村、持之以恒地开展了一系列以“救危济困、奉献爱心、扶助孤残、宣传科学”为宗旨的志愿服务活动,累计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十多万小时,筹集爱心资金近两百万元用于农村各项公益事业,为构造一个充满信任、正义、道德、勇气、责任的和谐农村而不懈努力。<BR>爱心奉献无保留<BR> 董再发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侨乡农村充满感情,这里与祖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是全国著名侨乡、经济实力百强县(市)之一,全市面积仅16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万,农村人口占2/3,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30万人,祖籍石狮的台胞也有30万人,2004年人均GDP达5000美元,城市化水平为51%,年轻的城市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前进。但城乡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农民无论是在思想观念、文化设施、生活环境上,还是在卫生医疗条件、生活保障、家庭收入上都滞后于整个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董再发一方面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叫好,并积极投身于创办建材、园艺、工贸等经济实体,为地方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另一方面也为部分乡亲赶不上这趟驰往现代化的列车而暗暗着急,特别是当他看到一些孤寡老人、残疾人士在艰难度日的情景时,看到一些乡亲在“洗脚上岸”转移到二、三产业过程中所遭遇到的挫折和难关时,看到生活不断富裕的青年朋友因农村文化设施缺乏而苦恼时,那种亲人间的关爱、怜悯之情便油然而生,为他们分忧解愁的强烈责任感使他决定在村里组织一支志愿服务队,帮助每一个在困难中的农民乡亲。<BR>“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精彩”!这是董再发常常用来勉励自己和志愿者朋友们的一句话,也是他自发投身于志愿服务的发轫之谈。在志愿服务中,他总起着良好的表率作用,1998年抗洪救灾期间,带头组织群众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得知福建省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经费不足后,他慷慨捐赠3万元用于添置设备;永宁镇区道路改造资金紧张,他决定把已运抵工地的价值15万元排水管无偿捐赠出来。建队之初,志愿者没有固定办公场所,他主动腾出自家一幢价值约50万元的临街楼房作为志愿者活动中心,并筹资30多万元设立图书室、阅览室、健身室、乡村电子信息馆、音乐茶座、科普宣传走廊等文体设施,让志愿者们在这里学习、交流,同时坚持对外开放,让村里的群众到这里看书阅报、谈会聊天、体育健身,举办各种技能培训,帮助村民、外来工提高文化素质。在他的眼里,群众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他组织“太阳风”志愿者先后启动实施了扶助孤寡老人的“晚霞工程”、扶助失学儿童的“晨曦工程”、扶助残疾人士家庭的“春风工程”、美化家乡的“环保工程”、军地互助的“拥军工程”,结合农村新的发展情况丰富和深化志愿服务内涵,使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具体化、长期化,并得以不断延伸。每年还举行十多次的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领域涵盖了抢险救灾、环境保护、拥军爱民、计生科普宣传、兴资助学、无偿献血、扶助孤寡贫残、服务大型活动等领域,他和志愿者服务队的爱心洒遍了侨乡各个角落,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赏。<BR>热心为民情满怀<BR> “万事民为先”,作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诠释者和实践者,一种建设美好家园的朴素情怀,时刻激励着董再发和他的队友。他们始终把建设一个和谐、文明、富裕、温馨的新侨乡当成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为人民群众的每一次服务中实践着自己的承诺。<BR>冬天气温急剧下降,永宁镇塔石村的肖佩英等10多位孤寡老人就会收到他们送来的过冬物品和慰问金。开学前夕,永宁中学卢丽雅等16位同学就会收到一笔来自“太阳风”的助学资金,免除失学的威胁。2002年12月5日的“国际志愿者日”,他们来到连续四年“结对子”的残疾人老林家,用车子推着老林来到海边,帮助这位饱经风霜的船老大在即将走完人生历程之前,最后看一眼大海,实现人生夙愿。在驻地部队,因公伤残的退伍班长赵旦永远不会忘记就在自己即将离开部队退役回家的前一天,董再发和他的队友送来一万多元爱心捐款的感人场面。他们每年坚持参加无偿献血,让青春健康的热血输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他身先士卒配合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组织搞好村镇卫生大消除,发放消毒品和医药用具,宣传科学防治知识,积极配合开展“讲科学防非典”活动,组织慰问了赴京医护人员家属。<BR> 7年来,董再发率领他的志愿者服务队一直在农村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他们主动与电信公司信息中心、农技站联系,开设农村科技培训班,在农村青年中普及互联网知识,推广农业新技术及高新优特产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组织动员“闲散”青年、普通村民及三峡新移民参加就业岗前培训,并协助联系到企业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在乡村倡导“移风易俗,从我做起”,组织计生志愿服务队,宣传党的计生政策和《婚姻法》,引导沿海村镇青年改变婚嫁传统习俗;上门劝止、辅导青少年改正吸烟、睹博、沉溺网吧等不良行为,帮助调解邻里纠纷,设立“救救我”志愿服务热线电话(0595-88488995),为乡亲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他还组织多场文艺晚会,把村里的邻里团结、尊老爱幼等好人好事和一些不文明的事编成了文艺节目演出,自演身边人,自唱身边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群众。为了避免村民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他带领服务队员协助市农办等有关部门,入村入户做宣传,动员村民参加农村全民医疗保险,还主动为孤寡老人交纳医保金。关心三峡移民的工作和生活,给移民们开座谈会,买来芒果树苗和鸡苗鸭苗给他们种养,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生活。坚持每年义务种树,组织清理屋前屋后杂草,用绿树鲜花点缀家园。消除旅游区白色污染,营造干净整洁的旅游环境。他动员华侨回村参与改旧建新工作,华侨们回村后,了解到董再发及其志愿者队员们所做的这一切后,非常感动,纷纷主动捐款。近三年里,华侨共捐款600多万元,用于农村道路、绿化、路灯、学校等的建设,使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善。<BR>志愿服务恒久远<BR> 在家乡人民纷至沓来的赞誉面前,董再发和他的“太阳风”志愿者队员迈开大步,把志愿服务从农村延伸到城里,与市委文明办、团市委联合举办“文明新风颂”征文比赛,协助交警开展“红灯停、绿灯行、遵守规则、诚信每一天”的交通规劝,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古城风海丝情”书画展,每年配合市政府举办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提供1000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让城里人、外地人和海外侨亲一起感受来自农村志愿服务者的真诚和热情。斥资100万元支持福建团省委建成全国第一个青年服务超市,通过整合全省以青年为服务对象或以青年为服务主体的各类优质项目,为青少年学习、创业、交流、发展提供服务。依托这一窗口,通过网站建设、声讯系统、短信平台、媒体合作、面对面服务等方式,构建为青年和社会服务的资源共享、信息联网的综合服务体系。首期已推出的服务项目主要有青年志愿服务、希望工程爱心助学、青年人才开发、素质拓展训练和职业生涯规划、旅游航空服务、青商在线服务、青年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和治疗、青少年法律援助和维权、婚恋交友、海外留学服务咨询、青年优秀刊物推广等。 <BR>“仁慈与善行,虽寂静无声,却可水滴石穿!”,这是董再发和他的志愿者朋友们写在“太阳风”旗帜上的一行字。字写得很小,却让人心灵震憾。自1998年至今,他率领“太阳风”志愿者服务队走过了六个春秋。在他5500多小时的志愿服务中,有甜有苦,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感悟、品行的提升,对志愿服务事业不懈的追求。<BR>在实践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董再发常说:“参加志愿服务是在帮助人,同时从受助者身上受到的教育也是金钱无法计算的,我从老人那里得到宝贵的人生经验,从孩子的笑声中获得内心的快乐,从残疾朋友身上学习到什么是真正的坚强和毅力”。他把志愿服务理念融入生活中的做法,影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朋友参与志愿服务,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一种工作、生活、志愿服务结合在日常行为中的“三位一体”的新生活方式日益得到广大青年的认可和推崇。<BR>在他的努力下,“太阳风”由成立时的七个人壮大到目前的380多人。在侨乡沿海,一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正在发挥着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不断激励着侨乡农村青年。<BR>近年来,为使志愿服务队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又成立了石狮市太阳风文化促进协会,每两年会同有关部门举办“太阳风杯”小作家奖,赋予志愿服务以更多的文化色彩,把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和开展志愿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他创立太阳风志愿服务网站(</FONT><A href="http://sunwind.chinashishi.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7f size=3>http://sunwind.chinashishi.com</FONT></A><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的信息,向乡亲们传播文明新风。启动“阳光春风乡村行”系列活动,立足侨乡农村,配合石狮城乡一体化、改旧建新、破解三农难题等工作,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探索在沿海五镇100个村设立服务站点,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志愿者之路。他曾于2003年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评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受到李长春、王兆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勉励,所率领的“太阳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同时被评为福建省“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青报等媒体曾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BR>燃烧的青春,铸就生命的辉煌;无悔的抉择,锻炼出青年的楷模。董再发和他的志愿者朋友们“服务终身”的理想,将使“太阳风”旗帜高高飘扬,使海峡西岸侨乡农村更加繁荣、更加和谐。 </FONT><BR><$2><$2><$2></iframe>--></FONT></FONT></SPAN><p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罗源湾之窗最后编辑于2009-2-28 14:33:16』</font></p> |
|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